【北大附校】形象的手势,灵动的课堂 ——记小学部一年级音乐精品课
瞧!“do-re-mi-fa-so-la-xi”7个小矮人每个人都有个好听的名字 !一年级的小朋友们都能唱出他们的名字。但有时唱的音还不够准确,怎么办呢?杨美璇老师带领一4班的同学们学习科尔文手势,它能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把握音高音。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节有趣的音乐课堂吧!
快乐律动,激趣导入
先来个热身活动:“摸摸你的小脚 do-do-do-do,摸摸你的膝盖 re-re-re-re,拍拍你的双腿 mi-mi-mi-mi……”孩子们跟杨老师一起表演《身体音阶歌》,在欢快的节拍和律动中拉开了课堂的序幕。
接着一曲欢快的歌曲《do re mi》把孩子们带人了美妙的音乐世界,他们发现原来小矮人们排列的音阶就藏在歌曲里。
创编童谣,巩固手势
音乐可以有无限可能,孩子们的思维也可以无限发散。杨老师引导孩子们编一首小童谣来识记音阶,在模仿动作后,孩子们加入自己的想象:“re是我的小屋顶”(双手)“mi是小路平又平”“la是小手拉起来”……
在师生、小组的互动中,我们读着手势童谣,反复练习、巩固了手势的动作。杨老师趁机抛出问题“大家瞧瞧,七个音除了手势动作不同,还有什么不同?”“手势的高度不同”大家都能快速反应出来。于是在老师的示范引导下,大家很快把握了每个音的高度,能完整准确地表演出科尔文手势了。
创意表演,运用手势
学以致用才能用以促学。科尔文手势也不例外,把手势加入到《do re mi》音乐中,孩子们的表演更有兴致了,歌曲也因为有了手势表演更灵动,更富有生命力了。
《闪烁的小星星》是孩子们熟悉的歌曲,杨老师顺势发出挑战:用科尔文手势来表演歌曲。大家信心满满,在反复演唱歌曲的旋律中,科尔文手势也从生疏摸索到整齐自信地表演出来。
法国浪漫乐派音乐家柏辽兹说“音乐能使人得到像绘画所给人那样的感触。”其形象美正如科尔文手势,借助七个不同手势在身体前方用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让学生对音高产生联想,让音高视觉化,形象化。杨老师带着孩子们把科尔文手势渗透到音乐课上,让孩子们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