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校】寻找三角形的特性,遨游数学王国 ——记小学部数学精品课
各种各样的图形组成了神秘的数学王国,数学课上,李巧红老师带着四(5)班的孩子一起遨游数学王国,寻找三角形的特性。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流水般灵动的课堂教学,犹如四月的春风,沁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温故知新,直观引入
课堂伊始,李老师让孩子们观察3张图片,找找其中的共同的图形,在孩子们兴奋地异口同声“三角形”中,拉开了课堂的序幕。
接着,李老师让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自己的三角尺,从触觉、视觉出发,初步认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顺势而为,层层递进
李老师再问: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顶点和三个角。那么,三角形有高吗,什么叫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面对三连反问的巨大挑战,激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好奇心和挑战性,个个兴致勃勃,举起手踊跃抢答。此时,孩子们对三角形的高形成初步的感知,在自主探索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充分的铺垫。
李老师顺势出示画高三步骤:对、靠、画。三个步骤,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光说不练假把式,孩子们已经按耐不住,个个摩拳擦掌,急切地想要一试身手。
合作探究,得出真理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是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李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难点。用3根或4根多边形拼接条进行拼一拼,摆一摆。摆出三角形和四边形。孩子们经过自己亲手拼接后,对拼出来的图形进行对比拉伸,轻易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结论。
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应用。李老师引导孩子们从课堂走向生活,找到生活中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质的应用:金字塔、桥梁、房屋、自行车车架……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孩子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智力比拼,高潮迭起
课堂的最后,进行最强大脑比拼,老师给出任务单,限时5分钟,看谁可以完成的最好最快。孩子们想争当本节课的最强大脑胜利者,纷纷投入到最后的比拼环节。
数学课堂上创设的一个个问题,犹如学习道路上的一面面小旗帜,有效引领着孩子们走进三角形的世界,让教学一步步走向深刻。在课堂中,他们发现原来自己身边到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只有用心体会,才能发现更多数学的乐趣,才能了解更多的数学奥秘!